​2022长春钢琴培训献给孩子们的古典音乐钢琴套曲

2021-12-05 08:45 海韵音乐
2022长春钢琴培训献给孩子们的古典音乐钢琴套曲
海韵钢琴课程海韵课程体系
考级动态
比赛资讯奖项荣誉

钢琴‍乐器

献给孩子们的古典音乐钢琴套曲MUSIC FOR CHILDREN

儿童音乐作品与儿童文学、电影、戏剧作品一样,在整体文化与教育环境的影响之下塑造儿童的内心世界,作曲家们创作的“儿童曲集”是其中重要而引人瞩目的组成部分。

儿童曲集是由多首钢琴小品组成的套曲,内容通常包括音乐中的“诗”与“童话”、不同年龄孩子的经历以及对孩子们情感与性格的描绘等。

对于作曲家来说,创作儿童套曲的目的是使孩子们聆听、演奏并感受音乐。因此,我们对不同时期作曲家创作的不同风格儿童钢琴套曲进行内容、结构及演奏方面的分析时,也应理解作曲家的教育理念。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1840-1893)1878年给自己侄子创作的《儿童曲集》是俄罗斯作曲家创作的第一套儿童钢琴曲集。作品继承了舒曼《儿童钢琴曲集》与穆索尔斯基《育儿室》的思路,展示了当时贵族儿童的日常生活。

微信图片_20211204104826.jpg

从早上的《晨祷》到晚上的《教堂里》,中间包括孩子们每日玩的玩具、对语言和地理的学习,并展现出他们对远方的渴望及对不同国家音乐特点的初次体会等。其中有孩子需要学习的舞蹈音乐,有孩子跟亲人的互动,同时也跟童话世界紧紧相连,如第19首《奶妈的童话》、第20首《妖婆》、第12首《拉手风琴的农夫》。除了用音乐描绘儿童身边环境,曲集也效仿穆索尔斯基展现儿童的内心世界:悲伤、忏悔、期盼等,如第6首《生病的娃娃》和第7首《娃娃的葬礼》。

柴可夫斯基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演奏能力,作品中没有八度、大型和弦、大跨度跳跃等,同时也包含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独特的歌唱性旋律。在《生病的娃娃》和第16首《古老的法兰西歌曲》中可以找出每条旋律的高潮和使用渐强渐弱塑造悠长旋律的巧妙;

也使用钢琴模仿其他乐器的音色,如第13首《卡玛林斯科亚》(模仿巴拉莱卡)、第23首《手摇风琴手在歌唱》;在第21首《甜蜜的幻想》中采用的旋律和弦结合方式也非常具有代表性。

柴可夫斯基的《儿童曲集》奠定了之后俄罗斯儿童套曲创作的“多功能”传统,讲述童年、培养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兴趣、了解儿童心理并解决各种教学问题等。这套作品可以解决很多演奏技巧方面的问题,可在不同的年级使用,例如《生病的娃娃》《意大利歌曲》《古老的法兰西歌曲》适合初学者弹奏,而高年级学生可演奏《那布勒斯歌曲》《妖婆》等。同时,这套曲集对于扩展学生和听众的想象能力也有帮助。

普罗科菲耶夫

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为儿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如《彼得与狼》《灰姑娘》《石花童话》《老奶奶的故事》等。

普罗科菲耶夫1935创作的钢琴作品《儿童音乐》描述了儿童夏季一天的生活,从第1首《早晨》到第12首《月亮在草地上升起》。与柴科夫斯基的作品更多冬天形象不同,普罗科菲耶夫喜欢用音乐描述孩子的夏天。夏天是孩子们最自由、最有机会亲近大自然的季节。这也体现了作曲家的乐观主义态度。

微信图片_20211204104927.jpg

这套作品中含有练习曲性质的小品,例如第9首《捉人游戏》;

也有深入描绘儿童心理变化的小品,例如第5首《后悔》;

在第8首《雨和虹》中以“音簇”来表现孩子首次看到彩虹的陶醉,并用重复音模仿雨滴落下的声音。

通过这套作品,还可以对普罗科菲耶夫常用的舞曲和进行曲有初步了解,例如第4首《塔兰泰拉》、第6首《圆舞曲》、第7首《蚱蜢游行》、第10首《进行曲》等。

肖斯塔科维奇

与普罗科菲耶夫几乎同一时期的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给自己女儿加丽娜的《儿童练习册》创作于1944年,1945年由加丽娜首次在莫斯科作曲家协会演奏。曲集最初由6首作品组成:《进行曲》《圆舞曲》《狗熊》《欢快的童话》《忧伤的童话》《带发条的洋娃娃》,1983年添加了第七首《生日》。套曲规模较小,大部分作品使用双手单音技法,曲式结构比较传统,具有鲜明对比的音乐形象。这部作品适合初学儿童演奏,在教学中更受女孩们的喜爱。

肖斯塔科维奇另有一套《洋娃娃的舞蹈》,创作于1952年,是作曲家根据自己的芭蕾舞剧音乐改写的作品,演奏技术要求较高。这里面的7首作品中有5首给儿童展示了不同的舞曲:第1首《抒情圆舞曲》、第2首《加沃特》、第4首《波尔卡》、第5首《圆舞曲——玩笑》、第7首《舞蹈》;

微信图片_20211204105051.jpg

还有两首非舞蹈曲性的:第3首《浪漫曲》与第6首《手摇风琴》。这套作品适用于培养学生在演奏中展现不同音色的能力。

舒曼

舒曼的《儿童钢琴曲集》Op.68,又名《少年曲集》,作于1848年,由43首钢琴小品组成。舒曼在给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在写这一曲集的时候,似乎觉得自己已在开始了另一个新的作曲家生活。”曲集中的乐曲在创作时,很明显考虑到了使孩子们容易弹奏,在技巧上比较浅易,但这些短小的乐曲每首都有着非常惹人喜爱的旋律。

微信图片_20211204105051.jpg

舒曼的《儿童钢琴曲集》是钢琴文献中为数不多的成功结合教学目的与艺术性的作品之一,基本教学目的显而易见地贯穿始终,甚至在曲目的排列上也有所体现。

尽管如此,舒曼并没有仅仅为了教学目的而牺牲较高的艺术标准,当然,它们的艺术质量各有不同:这些曲子同样以“诗意”为基础,正如某些曲子的标题表现出来的。这些曲子都很短小,多为容易掌握的曲式(许多是“三部曲式”),这方面也证明舒曼不允许人们把这些小曲解释为具有确定的标题内容。

舒曼自己在1848年10月6日写给友人,作曲家卡尔·赖内克的信中说到自己的两部作品的性质:“《童年情景》是一个成年人对其他成年人讲述自己的回忆,而《圣诞节曲集》(这是舒曼最初给《儿童钢琴曲集》的标题)是前瞻的,其中有对少年人未来的预见与启示。”

《童年情景》是舒曼于1838年创作的一组音乐小品的总题目,是钢琴艺术史上的一部极为独特的作品。《童年情景》是属于父母在回忆往事的情形下,为成长的孩子们写的,作品没有直接描绘儿童生活,而是从成年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角度进行创作。舒曼以准确的笔触,洗炼的手法,深入儿童心灵刻画他们的心理活动,使得乐曲的音乐形象幽默、神态逼真并富有情趣。

微信图片_20211204105251.jpg

《童年情景》中各曲分别采用了简洁的“二段体”或“三段体”结构,调性布局也较有规律,前六首的调性向属调方向转(G—D—B—D—D—A),第七、第八首(F大调),与前一首在调性上形成了三度关系的连接,这是浪漫派作曲家调性安排的显著特点之一。同样,第九、第十首(C—#g= ba)在连接上也体现了这一特点。之后,调性回到主调(G—e—G)。

舒曼的创作习惯通常是先写音乐,后定标题,而且标题的类型也非常多样。有的受文学作品的影响命名,如《蝴蝶》;有的为隐喻性的字谜,如《狂欢节》;还有的表明了作品体裁,如《交响练习曲》,而《童年情景》的标题更具诗意和幻想气质,一个个标题不仅生动贴切,更具画龙点睛的作用。孩提时听“奇异的故事”,玩“捉迷藏”、“木马游戏”,以及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受到“惊吓”时的各样心情,不仅描绘了纯朴的儿童生活,也唤起了成人对童年时代的回忆。





  • 钢琴兴趣班
  • 钢琴高效班
  • 钢琴专业班
  • 钢琴艺考班

课程咨询

  • 姓名*

  • 电话*

  • 年龄

  • 上课地点

  • 0元预约领取

    请专属1v1钢琴体验课,一份体验课专业测评报告,专属乐理训练课,国际大赛报名资格,音乐等级考试报名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