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长春钢琴培训一生钟情音乐 半生扎根西部

2022-07-14 16:04 海韵音乐

专访西安音乐学院高士杰教授


深秋的西安,寒意渐浓。在西安音乐学院的一座教职工楼上,92岁的高士杰教授披上了棉衣,早早便坐在书桌前看书。由于腿脚不便,他常常一坐就是一上午,很少起来走动。这是他来西安的第62个年头,当年的激昂青年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时光快得像流水一样。

1958年,为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口号,高士杰与爱人从北京来到了西安,从中央音乐学院来到了当时还是“西安音乐专科学校”的西安音乐学院。严谨执教、著述育人,84岁时仍不退一线。六十多年一晃而过,这位睿智的老人在不断拓宽生命维度的同时,也将自己活成了这所高校的文化底色。他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西安音乐学院,成了这所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学最宝贵的“财富”。

从首都来到古都他把家扎在了西安

1928年,高士杰出生于北京市,家里三个孩子,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他是家中的“老幺”。1955年,高士杰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为响应国家支援西部建设的号召,1958年他带着刚结婚的妻子从北京来到了西安,将小家扎在了这座西部小城。

“当时也没想那么多,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支援大西北,哪里需要去哪里。就是从一个人才稍微多的地方,向更有需要的地方流动一下。也从来没想过要求组织上给我调剂一下工作。”在高士杰看来,“支援西北”是很平常的选择,似乎并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强调的。

因为没来过西安,来之前高士杰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来了之后发现,条件比他想象的更艰苦。“来这儿这么多年,我有两个见证:第一是我见证了西安的大发展,第二是我见证了学校的大发展。”

在西安音乐学院官网有关学校的大事记上这样写到:1957年7月 31日,学校正式迁入西安市小寨兴善寺旁校址。新校址设施包括南北教学楼两座、学生宿舍楼一座、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各一座,教工宿舍楼一座和四排家属平房宿舍。

“刚来学校的时候,家里人给我写信,信封上写着‘西安南郊小寨’。那时候,小寨这片还是郊区。音乐学院门口就是水沟,学校四周连围墙也没有,和兴善寺之间用黄土夯了一道‘墙’。全校师生员工也就几百人。现如今周边的百汇商场当时还是一片空地,周围都是菜地。”高士杰教授回忆道,“你看现在,小寨已经成为西安的一个商业中心了,这变化是巨大的。”

由于哥哥姐姐都在北京工作,所以高士杰成了一家人的牵挂。离家远了,每逢寒暑假,他便与妻子买车票回家探亲,有了孩子后,变成了举家回京探亲。“来的时候我就在心里调侃,父母兄弟都在北京,以后就为铁道部多做点贡献。”

注重校际交流一手建立音乐学系

1960年,西安音乐专科学校正式定名为西安音乐学院。在高士杰看来,西安音乐学院与全国其他音乐高校除了在硬件设施上的差距外,在师资力量上也有明显差距。“当时学校只有五个基本系:吹拉弹唱(管乐、大小提琴、钢琴、声乐)外加民族音乐、作曲系。”

“我个人在学术上、思想上包括政治上的成长,都是在西安音乐学院,也都在十年特殊时期后。”高士杰这样总结自己。

1978年,陕西省文化局投资58万余元,为西安音乐学院修建的面积1600平方米的教学排练厅(即音乐厅)竣工投用。1981年11月,学校全面系统提出“本科教育培养方案”。1982年西安音乐学院被列入“全国第二批授予学士学位高等学校名单”。

改革开放后,高校之间的校际交流多了起来,高士杰也在这些交流中,开拓了眼界。“我个人在学术上的提高,有赖于自己读书,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全国各地的同行之间的交流。这对我的启发很大,包括音乐学系的建立。”

1994年,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正式组建。其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成立的“民间音乐教研组”、60年代成立的“共同课教研室”、1980年成立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室”和1988年成立的音乐研究所。作为西安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高士杰成为音乐学系建立的最重要推手。


“以前也不知道音乐学是什么,后来经过校际之间的交流,知道了音乐学系的重要性。这是属于人文学科范畴,是社会文化现象的一种研究,音乐学院当然应该研究音乐文化的现象。”

在高士杰看来,在人类历史上,音乐始终是功能性的存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今天的音乐,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自足性的存在。为了好听,为了人们喜欢听,为了审美。

“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哲学,说起来很枯燥,但是没有它不行。我认为音乐学院不是培养现代的吹鼓手的,技术对于音乐人很重要,但是仅仅有这个却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音乐工作者,要对音乐的意义有全面深刻的认识,要弄懂音乐是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它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它有什么特殊性。”

高士杰的专业课总是很受欢迎,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深入钻研教材,坚持每节课写出讲课稿。他讲授的内容丰富、联系实际,以精深见解和新颖观点启发同学们独立思考。“我们毕业时,没有学士学位这一说。这就逼着人教学相长。要带学生,自己得先走一步,多读书、钻研。另外就是要注重校际交流,吸收人家的优长。”

因为一份执着,2010年7月,音乐学系被西安音乐学院列为重点发展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之一。

退休后发挥余热   84岁仍积极参加公开课

1994年,65岁的高士杰办理正式退休手续,随后他主动向学院申请,要求发挥余热,继续到教学一线为学生上课。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较好,教学业务水平高,学校将其返聘,担任硕士研究导师,进行音乐理论研究工作。84岁时,高士杰除了继续带研究生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及学院的公开课。

在退休这27年间,他培养了西方音乐史硕士研究生20余人。其中4人的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1人留校任教,2人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学生对他的评价出奇一致,“人格高尚、治学严谨、思维敏锐,是我一生都敬重的老师!”、“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术态度,优雅的师德风范!”、“和蔼可亲,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对待学术研究严谨认真!”……

6dde2a5e63b24b445b896af59dc70902.jpg

“我在这里干了一辈子,没动过地方。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咱们不是圣人,但是作为普通人,我认为人的一生要活得明白。年轻孩子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我个人建议现在的孩子们不要满足技术上的锻炼,思维空间要打开。”

在高士杰教授的书房,有两面书墙让人震撼。藏书的类别很丰富,涉及人文、历史以及音乐专业书籍,大多数书中还能看到露出的便签。如今,高士杰每天起床后便坐在书桌前看书、学习,至今在阅读过程中还保持记录阅读笔记和读后感的习惯。

一所高校的底蕴在这样一位严谨治学,甘于奉献的老教授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2019年,在西安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联合开展的“弘扬爱国主义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中,高士杰荣获践行“西迁精神”优秀代表称号,而这或许是对他这60多年来抓根西部,勤恳奉献的最大肯定。


  • 钢琴兴趣班
  • 钢琴高效班
  • 钢琴专业班
  • 钢琴艺考班

课程咨询

  • 姓名*

  • 电话*

  • 年龄

  • 上课地点

  • 0元预约领取

    请专属1v1钢琴体验课,一份体验课专业测评报告,专属乐理训练课,国际大赛报名资格,音乐等级考试报名资格